星期六, 10月 18, 2008

[讀書心得] 大前研一 - 即戰力

即戰力,好像是我買某本雜誌送的吧,忘了。
一直放著沒看,最近下班後想說來看看書,就決定是它囉!


即戰力的目標就是,到了一個陌生環境,還是有能力能夠冷靜判斷、處變不驚的生存下去。


現在是一個無國界的世界,周遭不再是跟你我一樣都是台灣人。你的朋友、你的親人、或是你的上司、同事,都有可能會是世界上的某個人,不要在關起門來只跟自己同胞說話了,應該要強迫打開自己的眼界。

當中提到「國家競爭力」決定於擁有多少能和世界競爭的專業人才!的確,要面對全球市場和人才的競爭,還要面對假使過了40歲還無法在公司內進到領導階級,而以後也不太可能突破的現實。

所謂的即戰力,大前提到三個:語言力、財務力、問題解決力。



語言力,他最推崇的就是「英語」,不為什麼,只因為有賺頭。想想看,如果學了一門非常高深卻使用人口極少的語言,只能說非常厲害,但,然後呢?用的機會呢?對未來的幫助呢?就個人競爭力而言,很多人會用的語言而你卻不會,你的競爭力當然就低了許多。

聯合國公佈的世界十大語言:
(Internet Usage World Stats, 2006):

Language Population Percentage

English 311,241,881 30.60%
Chinese 132,301,513 13.00%
Japanese 86,300,000 8.50%
Spanish 63,971,898 6.30%
German 56,853,162 5.60%
French 40,974,005 4.00%
Korean 33,900,000 3.30%
Portuguese 32,372,000 3.20%
Italian 28,870,000 2.80%
Russian 23,700,000 2.30%

資料來源:Internet Usage World Stats. (2006). Top ten languages used in the web. Retrieved March 3, 2006.

大前研一他舉證了例如菲律賓、印度等等的國家,就是因為掌握英語而與世界開始接軌,而競爭力也日漸上升,著實威脅了不少國家。

當然我也認為英語的重要性,但應該還有一個,「中文」。不是因為使用中文的國家特別強大,而是因為使用中文的人口非常的多,市場大小因為人口的多寡而佔了非常大的因素。或許在有流暢的英語能力後,我們可以去學習中文的一切,不論是正體或是簡體。



財務力,懂得理自己的財,才有辦法理自己的未來。不會希望未來被各種債務壓著喘吧,好好的研究投資、股票,找同好一起來,會是更好的方法。

大前研一認為,想要成功經營企業,要先掌握自己的財務現況,釐清數字概念,且看懂資產負債表做起;而股票的投資也是他重視的一部分,不應該為了穩定卻有超低利率的儲蓄投資方式。

他舉例在美國,如果問人「你的淨值( net worth )價值多少?」很多人立刻會回答:「我的住宅、退休金、股票等資產加起來是多少,扣掉貸款和借款,大概就是這些嘍!」當下就可以根 據資產負債表( Balance Sheet )內容 正確地回答。我想,如果是在台灣,會不會連淨值是什麼都不知道呀?!

當然,他也提到這是因為教育方法的不同所導致,他提到,在美國,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,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就出現在親子交談中;現在更出現所謂的「 Quicken for baby 」財務軟體,這是從母親的角度設想為幼兒設計的會計軟體。

而他認為日本人最多只是讓小孩去買點東西,記點小帳,然後交待他們不可以亂花錢,到此已經是教育的極限了。從財務的角度來看,日本人的做法不是 B/S (借貸對照表 : Balance Sheet ),而是 P/L ( 損益比較表 );因此即使長大成人,也只會關心錢財的進帳和支出數字,對資產管理或積極增加自己的財產簡直無從著手,結果也導致日本人雖然懂得會計,但是卻不具備像歐美人士所擁有的財務概念。其實,看在眼裡,台灣跟日本似乎一樣。

學習財務力的好處,不僅能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,學習當中或許還能訓練出「直覺力」 。例如看到新聞播報「某石油輸出國的輸油管發生事故」時,能立刻提出「天然氣價格會上漲,天然能源上漲,其相關概念股也就會理當會上漲才對」的假設。

他認為要有不惜斷掉數根肋骨的覺悟,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去使自己變成財務高手。建議不妨由小額、分散的投資開始。



問題解決力,深入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。不斷假設與驗證,千萬不能靠直覺,也不要只看以前的理論,要能看穿知識的外衣,回歸到現實面。他認為很多人犯一個毛病,「有時候還只是假設階段,卻急著認定這就是結論」。

二十一世紀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。解決問題的首要步驟應該是先自問「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」「什麼才是問題?」由感受到問題的存在開始,再進一步探討問題的本質,這種不斷自己問自己的「質問能力」( Inquisitive Mind )也是不可或缺的能耐。

緊接著是就「為何會發生問題」去探究原因,並且建立「如果這樣或那樣做的話,是否可以排除」的假設,在此最重要的是能否就「為何發生」這個疑問,成立「如果這樣做的話或許會變成……」的假設。

成立假設之後,接著就是檢證假設是否正確。當然假設畢竟只是假設,並非設立假設就可以解決問題;如果所設的假設並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,就應該修正想法然後再成立新的假設。有時實行新的假設時,有可能產生新的問題;這樣一來就再探討新問題的原因,然後再設立能消除原因的假設。到真正的解決方法出現,往往必須重覆一直做假設。

所謂的結論就是經由多次的「假設→檢證」之後,所得到的東西。即使最初設想到的假設結果是正確的,中間如果欠缺足夠的檢證,依然只是一項假設而已。

這是很基礎的東西。然而大前研一發現,能夠按部就班依據假設去收集充分的資訊,到達結論之前很仔細地進行邏輯思考的人,實際上相當稀少。



不應該安逸的生活,應該要學習像在叢林中看不到出口一樣的求生存。就因為看不到出口,所以要擁有長期目標,讓自己擁有「身價」(工作能耐)與「頭銜」(資歷),這樣不管自己本來的國家或企業如何轉變,仍可自己判斷應該行進的方向,持續保持「即戰力」在沒有路的情況下找出新大陸。

本書很多觀點很類似台灣,但有許多地方是他在自我讚揚的內容,這應該也是他提昇自我價值的一個方法吧?(笑)






作者:大前研一

譯者:呂美女
出版社:天下雜誌
初版:2007/03/28






加入書籤:
加入此網頁到 YouPush
MyShare HemiDemi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! My Web PChome Del.icio.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其他更多書籤

沒有留言: